Home

Jumat, 30 Desember 2011

洪氏家族文化

来自浙江建德,青田,丽水及安徽,河南商城等地的洪氏后裔数百人汇集在杭州坐落在西溪国家公园的洪园宗祠内,举行庄重而隆重的冬至祭祖之典礼。
 
 洪氏家族自宋代起世居西溪,史上多出文人、官宦,尤在明清时期最为鼎盛,被誉为“钱塘望族”洪氏原是炎帝的后裔, 自宋至明清名人辈出,仅宋、明两代,洪氏出过三宰相五尚书,系八百年钱塘望族,以诗礼传家,教子有方,为官清廉而传世。自杭州南宋始祖洪皓开始,洪氏家族 历代忠于国家,忠于明君,维护民族安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被誉为“宋之苏武”的洪皓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南宋建炎元年(1127)洪皓出使金国,被扣留达十五年之久,仍矢志不渝、忠贞不屈,为保全南宋王朝做出积极的贡 献,被称为“宋之苏武”。洪皓为君排难,慨然前往;金国胁迫洪皓到伪齐刘豫政府做官,遭严词拒绝,宁求一死,不就伪官;放逐冷山后,两年没有衣食供给,只 能以兽皮为衣,野菜充饥,但洪皓仍时刻不忘求和使命,饱尝艰辛,持节不变的精神。以及洪皓在求取和平、保全南宋方面所作的努力。
 
洪家祠堂,主要祭祀南宋的洪皓和他三个儿子洪适,洪遵,洪迈以及洪遵的后代洪钟, 洪钟(1443-1523),字宣之,号两峰居士。明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安抚史、按察使、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被誉为“一代重臣,国之长城”。
洪氏宗祠中有一副对联“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父子公侯三宰相指的就是洪皓和他的三个儿子洪适、洪遵、洪迈;祖孙太保五尚书说的是洪钟。到了清代洪家又出了洪昇,他所创作的戏曲《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齐名,齐称‘南洪北孔’。
洪钟晚年在五常洪家埭建洪园,世称洪钟别业,由宅院(三瑞堂、归舣居、香雪堂、沁芳楼等)和书院(竹清山房、清平山 堂、萝荫阁、抱月轩等)等建筑组合而成,环境幽美,景色宜人。” 洪钟教授乡邻习武强身,创制十八般武艺,对五常民俗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此后,洪氏家族在五常繁衍生息数百年,涌现出了洪楩、洪昇等一批历史名人。
洪氏家族人才辈出,洪楩为明代著名刻书家,刻书“既精且多”。所刻《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存刊印最早的宋元明话本集, 是研究中国话本最可靠的资料之一。而洪氏家族历代信奉“以民为本”,民为国之根本,人民安定国家才能够稳定的家族文化传递后人。杭州政府在著名的杭州西溪 湿地国家公园开辟了一点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建造西溪湿地西区,主要围绕洪氏文化为主轴,投资量十几亿元,建立了宏伟的洪园。洪氏宗祠是西溪湿地“三堤十景” 之一“洪园余韵”的一部分,2005年8月由五常洪家埭迁入西溪湿地。
 
洪园包括洪氏宗祠、洪氏家族文化系列纪念馆、吉祥文化陈列馆等人文景观,形象地展示和介绍了洪氏家族文化的形成历史背景及丰富的内涵和。重建之后的洪园,已经成为国内外祭祀洪氏家族文化的重要场所,更是展示西溪人文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洪氏文化研究会组长76岁的洪大根是五常洪氏第18代孙,洪氏第70代传人。他原是五常的老乡长,退休后在家闲不住,自愿为洪氏文化研究和传播出力。作为洪氏后人的洪大根,在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眼中,堪称“洪氏文化的活地图”。
 
洪大根代表与会洪氏后裔,礼拜先祖,并致祭祖词,我们洪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共工氏,最早发源于敦煌,洪氏 家族繁衍的历史超过了1000年,流传范围很广,分布于全国27个盛市,甚至在日本,经过数代的迁徙到了杭州,世代居住于西溪。发扬传承先祖精神;读书明 志、积德重节、孝贤为上、平和谦淡,是今天我们洪氏后裔的使命和责任。

洪大根如是说,也这样奔走呼号,亲力亲为,近十多年来,初中文化程度的洪大根,克服种种困难,研读整理族谱,多方请 教,踏遍五常及周边每个乡村,积累了500多万字的座谈记录。两年前,洪大伯终于完成了最新版《洪氏族谱》的修订稿,“这只是第一步,洪氏家族文化还有很 多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
 洪氏家族文化的研究和开发,需要新生代的力量延续和传承。随洪大根的发言后,各地洪氏后裔代表也相继登台发言祭祖。
建德三都镇洋峨村洪氏代表洪水治代表洋峨村五六百洪氏裔孙登台发了言. 洪水治颂文中说,幸哉今朝,钱塘江畔洪家棣  振兴洪氏文化 缘在今日,洋峨村洪裔孙,结识兄弟宗亲,始哉今后,同胞志手足情,万载同心同济,誓在往后,赢双利通有无,共谱继往开来。
丽 水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洪子喜处长代表丽水缙云的洪家后代讲话。洪子喜说,非常荣幸参加这次祭祀活动,我代表丽水缙云洪家后代来此祭祀,看到全省和外省的洪 家族亲来此地祭祀,很是激动和兴奋。在缙云我们的村有四千多个洪氏后代,我们的祖先与青田的洪家祖先是同宗,青田的是老二,老大和老三老四都在缙云。希望 我们能发扬光大祖先的光辉,在今天的社会发展进步中,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现任市、县人大代表洪鹤峰,是季宅乡引坑村的党支部副书记,青田季宅乡洪氏后代洪鹤峰先 生上台致辞。洪鹤峰的家乡是地处偏僻的引坑村,由于受条件限制,当地基础建设进展缓慢,这让在外闯荡多年的他切身感受到家乡与外面的差距,有着爱乡情怀的 洪鹤峰心急如焚,洪鹤峰毅然放下在外经营的部分事业,回乡支持家乡建设,在修路办学助老等公益事业上都发挥了带头模范作用。此刻,这位乐善好施、为民说 话,引坑村颇具传奇色彩的“领军”人物,慷慨陈言:杭州政府在建了如此宏伟的祠堂和纪念堂,让我们洪氏后人倍受鼓舞,作为人大代表,我不会忘记祖辈的训 示,要用一辈子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人民对我的信任,我会经常带家乡的人来祭拜祖先,也希望我们洪家后代不辜负祖先的期盼,为家族和社会做出贡献。
洪大根还特别向与会洪氏后裔介绍首次在杭州西溪参加冬至祭祖活动的海归办学者洪秀平先生,并邀请他上台发言。洪秀平,这位洪氏后裔,平和英语学校的创始人,为参加此次大典,他和他五个姐妹和老母亲并邀请了远在青田的洪氏后裔们结队来杭。
他走上前来,先给先祖牌位施礼后,就介绍了他自己,他说,我出生在杭州,父母都来自浙江青田,根据家乡保存下来的祖 谱,我属于洪皓公长子洪适的后代。我的祖先洪钟深受故里耕读文化影响,自号“两峰居士”,积极办学,发展教育,在西湖南岸涌金门之南建两峰书院,教授洪氏 家族子弟和杭州一地贫困子弟读书习经,广传知识,惠泽一方子孙。
我早年留学美国,1993年回国创办了平和英语学校。在珠海和杭州建有学校。网站为:本人主要从事英语培训,创办了平和英语村,在珠海和杭州开设学校。为弘扬传统儒家文化,创办了平和书院网站:平和书院 作为浙江儒学会的常务理事,香港孔教学院的副院长,我很高兴和骄傲,钱塘洪氏家族,是杭州城市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以明代洪钟为代表,成 为今日西溪湿地的珍贵文化遗产。西溪湿地蕴藏着不少固有的地域文化元素,杭州洪氏家族文化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我和杭州的洪氏后代,希望多联络全 国各地的洪氏宗亲会人员,希望有一天在杭州召开洪氏宗亲大会。
 
在当日的祭祖典礼上,这位海归办学者吟诵了他精心准备的颂文:维中华共和甲子之年,岁在己丑,而届冬至吉日,一阳始 生,万象趋新, 国膺景命,家致小康 方其已裕而修文,述古以来今之际, 钱塘洪氏胄裔,继洪氏祠堂之已萁,祖宗旧业之初复,而聚于西溪,追念先人之伟功丰德,礼供牺牲,仪陈鼎俎,以香火之盛,族亲之睦,告慰于列祖列宗在天之 灵。其辞曰:
维我列祖,赫赫肇居;
代有伟器,青史名著。
忠宣为始,宋之苏武。
刚烈节义,世所仰慕。
家学渊源,诗书是务;
源开三脉,皆传豆俎。
名德相承,遂为望族。
彬彬文质,而重稽古。
与国咸休,博采宏富。
名山事业,贯珠衔玉。
容斋丛笔,千秋瞩目。
公侯父子,未惭眉蜀;
一门太保,孰堪竞伍?
叶散西溪,蹑宗归祖。
五常别业,山堂清竹。
阆藏万卷,结庐可居。
更构庠序,桑梓为育。
迨至明清,才人辈出。
《长生殿》启,响彻南曲。
文采风流,范今犹足。
伟哉煌矣,灿灿吾族!
诗礼鼎食,缙绅簪居
勋垂奕世, 昭文备武;。
家声振远,恩泽斯寓。
綿綿瓜瓞,播迁环宇。
迄今海内,闻名访顾。
欣逢盛世,子孙多福。
国帑移此,洪园新复。
规模渐具,尤宜涵古。
旧邦新命,潜已见度。
吾等裔昆,蒙时之遇,
几经艰辛,略成报祖。
己丑之冬,阖族以聚,
祠堂追远,森然肃穆。
念我先人,功业实巨。
后之来者,宜法宜慕。
富而好礼,更相踵武。
平也不才,海外归寓。
属意斯文,愿将承谱。
他年或成,焚香告语。
殷怀往迹,导夫前路。
馨诚以荐。伏惟歆居!。


己丑年冬至日后裔秀平谨于西溪祠堂钱塘洪氏宗亲合族祭奠之时

文化是生活的沉淀和结累,是历史发展的人文产物,而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离不开亲缘血脉的代代相传,古今中外,概莫 如此。国是一个家,家是一个国,家族文化在传统文化宏观构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核心地位。洪秀平其个人的祭祖词,引古论今,文风古朴,西溪言志,意在 后人。
 
 至此,所有参加此次冬至的祭祖的洪氏后人,顺序而入进入肃穆的典堂之内,面对祖先的牌位,奉香礼拜,祭祖仪式过 后,洪氏后人们进行了自由沟通对话,洪大根为尽地主之谊,在西溪公园内的餐厅里安排大家进行圆桌午餐。席间,洪氏后人们献谋划策,畅谈甚欢,洪大根给全体 就餐的洪氏后裔们致意。餐毕,在洪大根安排下,参观洪氏家族文化系列纪念馆、吉祥文化陈列馆等活动。
 
展厅内母亲划船送子读书、兴办书院传播文化、习武强身,中国传统文化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以及科举考试等洪氏家族的“五世藏书”陈列的展品和介绍,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洪氏家族文化在数百年的传承中的发展衍生轨迹。

参加2009年冬至祭祖活动的洪氏后裔,倘佯在先祖家族文化的历史长廊里,感受了浓郁的传统家族文化氛围。寻根溯 源,对洪氏家族为什么能够几百年来、持续繁荣,又具有多样性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名门望族有着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并如何从自身出发,把优秀的家族文 化生生不息地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Artikel Terkait:

0 komentar:

Posting Komentar